爱游戏体育-欧国联比赛胜负悬念,球队备战需规划周详步步为营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4-11-25

  作者简介

  张华腾,男,1955年生,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先后讲授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思想史、晚清史、中华民国史、袁世凯与北洋集团研究等课程。

  敦煌考察日记

  行程

⊙10月13日欧国联比赛胜负悬念,球队备战需规划周详步步为营:部署

⊙10月15日:出发

⊙10月16日:魏晋古墓、嘉峪关

⊙10月17日:敦煌研究院博物馆、鸣沙山、月牙泉

⊙10月18日:敦煌莫高窟

⊙10月19日:汉长城、玉门关、阳关

⊙10月20日:五个庙石窟、西千佛洞、悬泉置

欧国联比赛胜负悬念,球队备战需规划周详步步为营

⊙10月21日:归途

  10月13日,星期四,晴

下午2:30,学院组织学生在文汇楼211会议室举行考察报告会,安排日程,强调注意事项。因这次考察活动为教学计划的一部分,为教学实践课程,所以院领导非常重视,党委书记杜海斌出席并讲话,辅导员洪海安老师安排部署。

主管教学的副院长、考古专家郭艳利老师亲自带队,同去的学院教师还有辅导员洪海安、青年教师杨盛翔、葛洲子老师和我。我接受的具体任务是主要负责4号车的同学。

特别值得赞赏和肯定的是,学院特请沙武田教授专门为师生进行“敦煌实践考察宣讲会”,使学生在考察前对考察的目的地、考察内容等有了全面的了解。沙武田教授在敦煌工作了20年,为敦煌学研究的专家,欧国联比赛胜负悬念,球队备战需规划周详步步为营他的宣讲加深了我们对敦煌的认识——敦煌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宝库,是中国古典文明及世界文明交汇之地,不仅历史学、考古学学科的学生必须学习和了解,宗教、艺术、文学等多学科的学生均需学习和了解。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儿时背诵的唐诗,将在两天后体验。

  10月15日,星期六,阴

早7时学校食堂吃饭,顺便购买了一些路途上的食物。9时在学校北门集合,检阅了参与这次考察的学生队伍,历史、文献、博物馆等专业2014级学生共217人,队伍可称得上壮大。

同学们准备充分,兴高采烈地乘坐包车出发,并于10:30到达车站。本来列车12:06开车,但迟至13:50,再迟至下午2:30才检票,晚了近两个半小时。后来听说车头故障,故迟,心中难免有些着急不郁。途中从车窗看,宝鸡到天水间的环境还算不错,绿水青山,村庄房屋似比中原要简陋、更没有江南的豪华,二三层楼房很少,但房舍简朴,大多是瓦房。

如果正点到达嘉峪关是凌晨4点半,我们将要在车站等上两个多小时才能展开活动,如果顺延则近7时,时间点较好,但愿如此,列车晚点坏事会变好事,不觉又有些快意。

  

  10月16日,星期日,晴

因队伍庞大,人数众多,考察时间有限,所以我们又将队伍一分为二:我与郭副院长率4号车、5号车的同学先看魏晋古墓欧国联比赛胜负悬念,球队备战需规划周详步步为营;洪海安、杨盛翔、葛洲子老师率1、2、3号车的同学先看嘉峪关。

魏晋古墓是我们这支队伍考察的第一站,有1300余个墓,位于嘉峪关市东北20公里处。研究人员对这些古墓进行保护、研究和开发,已经成立古墓博物馆。我们在博物馆通过展示和讲解人员的讲解,已经对古墓有了初步的了解。看了博物馆再看古墓现场,当时开放的仅有6号墓,7号墓只对特殊人物或专家开放,经与博物馆领导协商,恩惠对我们开放了7号墓。为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考察时我们又分为两个组,我带一部分同学考察6号墓,郭妍利老师带一部分同学考察7号墓。6号墓为一夫妻合葬墓,深10米,分墓道、墓厅、墓区几部分,与墓主生前生活无异,即客厅、卧室等。墓中均有彩色砖,绘有墓主夫妻的生活写照,其绘画既简单又丰富多彩,线条粗犷但富有深意。既有生产耕作场景,如耕地、种地、收获、扬场等,又有生活场景,如杀猪宰牛,将其加工为食品美肴的画面等,还有待客迎来往送的情景,礼节、主次看得清清楚楚。从墓中壁画图中看,墓主为一文官。

我与郭艳利老师机智地交换了考察现场,看完6号看7号,故比学生多看一个墓。7号墓为一夫一妻二妾墓,深至13米,墓道长26米,壁画大同小异,但官品大于6号墓主,且是一位武官。

经过考察,我暗自认为:此地应该为一公共墓地,但不知是行政区域的墓地还是军屯官兵的墓地欧国联比赛胜负悬念,球队备战需规划周详步步为营?抑或是某一大家族的墓地?这有待进一步考察以及与文献相结合的研究。

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实际是明长城西部起点的重关、要关,是位于祁连山与黑山之间的一个关口。嘉峪关南有祁连万仞雪山,雪山看得清清楚楚;北有险峻的黑山,两山对峙,形成天险。嘉峪关关城耸立在祁连山麓一石塬上,扼守南北30余里宽的孔道。关城由外城、内城、瓮城、罗城和城壕组成,可谓城中有城,城外有壕,城上有楼,楼台相望,壁垒森严,形成一座结构完整而又非常完美的古代军事城堡。无论是城上远眺还是从城下望上,军事防御之森严壁垒,建筑之科学坚实,不得不佩服古人之聪明才智,留给了我们如此宝贵的遗产。当代的嘉峪关早已没有了军事价值,也正是作为文化遗产为后人所赞扬。

嘉峪关建于明洪武年间,沿袭至今近700年,保存之完整,设计之精美,是我看到的万里长城中最好的部分。城垛上排列有数十门永乐九年七月造的大炮,说明早在明初的时候人们就使用了火炮,怪不得鸦片战争时期英军缴获清军的大炮,上有明代制造的痕迹呢。此关高大结实,雄伟坚韧,易守难攻,在冷兵器时代确为重要军事关卡,并设置一将军镇守,说明统治者对此关重视程度之高。嘉峪关建筑三城楼、三围城,屯兵驻守,雄伟壮观,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军事设施。我与郭艳利老师从城楼沿楼梯下至地面,步出西门,这是嘉峪关最重要、最雄伟的城门,门楼上题有当年左宗棠收复新疆,回师经过这里时挥笔写下的题词——“天下第一雄关”,字迹刚劲有力,从下向上观看,更是赞叹不已。关两边与城墙相接,漫延至眼尽头,构成一道军事防线,护卫关内人民的安稳生活,可惜只有极少数同学从这个角度观察和欣赏嘉峪关,

嘉峪关附近还有所谓悬壁长城,即嘉峪关延伸至黑山的一部分,城墙建筑在悬崖峭壁之上,故曰悬壁城墙,老师与学生共登攀了此城墙。我虽60已过,体力不支,气喘吁吁,但仍咬紧牙关,貌似坚强,紧跟队伍,最终冲上顶端,充当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好汉角色,其实内心则是,如果单独要我来旅游,我肯定不登。然则与师生共登,虽累,但有乐趣,这次攀登悬壁长城的实践,也说明我身体还行,勉强跟得上青年学生的队伍。

由悬壁长城再到天下第一墩,也是长城军事防御的一部分,长城起点,与讨赖河构成一体工事。参观了天下第一墩,便结束了对嘉峪关的考察,完成了当天的任务,乘车黑夜行驶大约5个小时,近22点半才到达宿营地敦煌。司机非常辛苦,我们乘车几个小时也很疲乏,可以说又饿又冷,同学们都坚持得不错,没有怨声载道。出外考察,时间就是效率么。

  

  10月17日,星期一,晴

敦煌研究院是国家设立的专门研究、保护莫高窟的机构,有一千余人。研究院领导对我们的到来非常重视,院长王旭东研究员在出差去往飞机场前的这段空隙,为我们师生进行了一场内容丰富、品味高雅的学术报告,涉及到莫高窟的内容、特色价值,及研究沿革,还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接着参观敦煌研究院博物馆,博物馆除了展示莫高窟的由来、内容外,还展示了研究人员的修复情况,且复制了几个价值高又各具特色的洞窟,形象逼真,真假难辨,沙武田教授为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鸣沙山、月牙泉位于敦煌研究院之东,位置在敦煌城南5公里,参观之余师生共同领略了这里特别的景色。沙水共处,沙水共生,其独特的地貌环境为国内罕见,同学们兴高采烈地立即置于大自然之中,没有了考察的困苦,迷恋于兴奋之中不能自拔。惜研究院宴请,不能与同学们共乐,仅在月牙泉前留影,就匆匆忙忙地不舍离去。

晚,敦煌研究院宴请了我们带队的几个老师。张建生副院长率中层领导——科研处、数字化中心、图书馆中心主任、考古所所长等作陪,主客欢愉,都表达出合作意愿。郭院长抓住时机,利用我院国家文物局培养基地之优势,与敦煌研究院研究敦煌学之优势,提出合作课题,以实现优势互补。

  

  10月18日,星期二,晴

在参观莫高窟之前,我们先观看了莫高窟数字展厅展示的,由敦煌研究院研究人员利用现代高科技制作的两部片子。第一部片子主要讲述莫高窟的由来及形成过程,第二部片子讲述莫高窟的主要内容及其价值、艺术特点等。有了以上基础,加上身临其境地亲眼目睹了一个个洞窟的面貌,真心叹为观止。

莫高窟虽然曾遭受劫难,但在中外研究者的保护下进行了加固、维修,再现当年风采。莫高窟的开凿最早始于公元333年,止于元代,沿袭1000余年,各个时代有不同的特点,同一窟中也有不同朝代的不同痕迹。魏晋时期的粗犷,隋唐时期的艺术高峰,西夏时期少数民族的特点,各有千秋,各有价值。

除了讲解员的讲解外,沙武田教授为每组亦进行了重点讲述,彰显出莫高窟的文化艺术与时代特色。每一组大约考察十几个石窟,上上下下,踏有数千个台阶,虽然非常疲惫,但被石窟壁画艺术所吸引,荡漾在一千多年前的佛教信徒生活之中,真乃法力无边,当代人也会不自觉地受当年佛力的影响,真乃是:不入佛穴,焉知佛力;不观壁画,焉知中国艺术之高尚、中国古代人之聪慧与勤劳。我自己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是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但面对石窟一尊尊端坐的、慈祥的佛像,似乎会被感染一般。

  

欧国联比赛胜负悬念,球队备战需规划周详步步为营

  10月19日,星期三,晴 天突变,特冷,大风起

早上出发时天气还好好的,但大自然的西北,没有温柔的幻想,途中天公突然发作,大风骤起,风裹卷着沙土,铺天盖地向我们袭来。然而恶劣的天气并没有阻止我们考察的脚步,大家冒风沙、御严寒、步履艰难地往前行进,到达了汉长城遗址。同学们也早有预备,口罩、棉衣、围巾等装备齐全,我则对天气估计不足,加上三四天的体验,以为西北天气不过如此,所以仍然平时衣服素裹,结果吃了大亏,头上、脖子里甚至耳孔里装满了风沙,且呼吸困难,冷得发颤。但我毫无畏缩、勇敢坚定,与同学们一样兴趣盎然,还不断鼓舞士气,受到了郭院长的表扬与鞭策。我心里实想,与当年守卫边地的将士相比,这又算得了什么,暗暗鼓励自己,在学生面前千万不能有丝毫怯懦。

汉长城遗址清晰可见,漫延十多公里,高低不等,大约有二米之高,层次清晰,沙石坚硬,或就地取材,有夯打痕迹。2000多年前的长城仍然屹立,见证大汉王朝抵御匈奴的防御工事,若在内地,恐早就被破坏了,而这里常年干旱,没有雨水冲刷的侵蚀,人烟稀少,几乎没有人为破坏的痕迹。

离汉长城遗址大约七八十公里为玉门关,位于一沙漠绿洲处,关口遗址有一大土堆,四周设有围墙。大风撕裂,风沙弥漫,温度急剧下降,又体验了一把“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感觉。由玉门关往西有一汉代粮站,位于党河畔,周围多土墙、垛口,2000多年来仍存,是重要的军事战略地点,也是古代军事胜负、粮草先行的囤聚之处。当年大汉王朝屡屡在西北边疆打胜仗,就是以这样的粮站作为物质基础的。

下午1时许至阳关遗址,这里是丝绸之路的重要之地,南北两路均需经过这里。茫茫无边,人烟极少,几乎看不到村庄百姓,王维的“西出阳关无故人”就说的此地,阳关旧址下为一绿洲,远远望去,又可看到其他东南、西南、东北三个绿洲。当地文物部门对这里进行了保护开发,建起关城,设立阳关博物馆,用详细的图文展现了阳关的重要作用。

今天为我61岁生日,又接社科处信息,我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袁世凯年谱长编》批复了35万元,可谓双喜。副院长郭艳利、辅导员洪海安、青年教师杨盛翔、葛洲子等为我举行生日宴,在敦煌考察途中增添了新的乐趣。几个老师为我助兴,在数千里以外的戈壁滩上小饮,也是一大幸事,流连忘返,真乃难忘。

  

  10月20日,星期四,天阴冷

五个庙石窟,位于敦煌市肃北蒙古自治县党河峡谷的悬崖峭壁之间,石窟有20余座,整理开放的有5窟,可看的有4窟。开凿于北魏,大多属西夏时期,因长期以来认识不足,又经左倾干扰,长期没有保护,故石窟中多住牧人,窟被烟熏火燎,破坏严重。特点为在有1窟的未完成之处,佛像仅泥胚没有色彩,可清晰看见佛像塑造过程——木质框架-草把-泥塑-绘画描绘。

由五个庙赴西千佛洞的途中,巧遇一野骆驼群,大约有30余只,大的小的、老的壮的、雌性雄性的,看得清清楚楚。个头都较小,没有动物园看到的骆驼高大,似一个骆驼家族,我赶紧拿起手机,将此景观拍下。可惜途中,对骆驼群没有过多了解,但在空旷广阔的戈壁滩看见骆驼群,应该说极为罕见,想进一步了解,又因时间紧迫,没有任何与当地接触的机会。

西千佛洞,相对于莫高窟而言,同样位于峡谷之中,有充足水源、茂密树木,树大且直冲云霄,属于天然之区、戈壁理想之地。参观的石窟为3至9号,初建于北朝,大多为西夏特色。

悬泉置是汉代建的一个重要驿站,设置健全,体系庞大,历代沿袭。考古发掘出21000多件汉简、麻纸、丝绸、货币等,非常珍贵,为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惜天近黄昏,了解不多。

  10月21日,星期五,晴

途中透过车窗,观沿途景观,大多辽阔天地,没有树木村庄,不遇农耕。行至酒泉,有用风力发电之风车,此乃利用自然资源为百姓谋福利之举,花费少、无污染,应该大力发展。酒泉至张掖途中,突然发现一个个村庄,一块块庄稼地,有未收的棉花、玉米,一群群的牛羊,标志着由戈壁区进入了农耕区。我们的考察,其实一直在甘肃河西走廊区域,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区,越过河西走廊,与以汉民族为主的农耕区紧密联系起来。车窗外的观察,弥补了去时夜晚经过这里什么也看不到的遗憾。

一路走一路思考,此次教学实践,对甘省境内遗址文化遗产的考察,丝绸之路必经之地的体验,计划周详严密,考察之处多多,收获颇丰,虽然非常辛苦,但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我们历史文化学院长期以来坚持实施这一教学计划,是具有远见卓识的,因为对于已逝的历史,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斋之中通过阅读文献来了解,还必须与考察实践相结合,知识才能巩固,视野愈益开阔,疑惑问题迎刃而解,这就是司马迁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理也。陕西师范大学历史专业的学生历史知识之坚实,且多受社会之青睐,实与此有关。

此次考察,也改变了我对甘肃省偏距西北、自然条件较差、经济发展缓慢的偏见,其文化大省的地位不能小视。除了有丝绸之路的重要地位外,还是中国文化的宝藏,中原、内地遗失的文化都可以到甘肃省去寻找。

这次西行考察之旅,是我一生西行的极限,永远不会忘记。

  责任编辑/程小凤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请发表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