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游戏体育-阿贾克斯斩落实力捉急对手,取得胜利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4-11-09

  文/王涛(国学名家)

  在现实阿贾克斯斩落实力捉急对手,取得胜利的生活中,我们总会不断地听到形形色色的谎言,除去那些含着善意与美好情感的谎言,那些因为礼貌不得不说的谎言以外,绝大多数谎言对我们的欺骗都会使我们蒙受损失或受到伤害,因此,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破解谎言背后的心理密码,才是我们对待谎言的最好方式。

  破解说谎者的心理密码

  西方社会流行着这样一句谚语:“当真理还在穿鞋的时候,谎言已跑出很远阿贾克斯斩落实力捉急对手,取得胜利了。”就连莎士比亚也曾发出感慨:“上帝啊上帝,这个世界为什么这样喜欢说谎呢!”

  事实就是这样,不管阿贾克斯斩落实力捉急对手,取得胜利你愿不愿意面对,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早已充斥着大量的谎言,我们无法回避它们,必须每天去面对、去听、去看、去感觉,甚至不得不捺着性子去听和看。怎么办呢?

  一个成熟而富有健全理性的人会以一种平常的心态来看待这些谎言,不管它是由于何种目的而说,要知道,任何谎言都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在一些特殊的情境撒谎,也可以说是人之常情。因此,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破解谎言背后的心理密码,才是我们对待谎言的最好方式。

  那么,人们为什么会说谎呢?

  1 为了保护自己而说谎

  当我们不想上学时常常谎称自己生病了,还有人把自己因为睡过了头而导致的上班迟到辩解是因为堵车,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谎言,我们会发现像这类自我防御型的谎言是很多的。

  人们常常有这样一种倾向,即在无意识中忘记那些令自己不愉快的事情。即使是有时候想起来也会想办法狡辩,并试图将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这是一种后天的自我保护法,即“自我防御机制”,人们通常是在不知不觉中运用这种机制的。

  2 为了哗众取宠而说谎

  为哗众取宠而说谎指的是诸如自吹自擂、虚张声势等行为,比如说有些人原本没有恋人却谎称自己已有恋人,明明办不到的事情却谎称可以轻松搞定。他们之所以这么做完全是想在人前显贵、引起别人的注意以及不想让别人认为自己很蠢笨的心理在作祟。

  3 为获得利益而说谎

  这类行为指的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说谎。在销售领域中,当介绍、出售本公司的产品时,这种谎言便会大行其道。他们这么做完全是为了获得某种特定的好处,而不惜言过其实来美化、宣传自己的产品。即使在企业云集的场合比如产品发布会上,自己的谎言被当众揭穿,撒谎者也不会感到有损身价。

  4 为掩饰自己的感情而说谎

  在日常生活中,撒谎行为常常发生在对对方没有什么好感,并且很想拒绝对方的情境之下。一般我们不会直接对自己不喜欢的上司以及同事说“我不喜欢你”,如果真的像这样原原本本地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那么自己和对方的关系很可能会恶化,以致难以挽回,而且这样做也不利于所从事的工作。为此,人们想要隐藏自己的厌恶之情,表面上就会尽量装得心平气和一些。

  5 为迎合对方而说谎

  如果有人说:“你不认为这件衣服的尺寸对我来说很合适吗?”对方一般会回答:“是的,真的很合适。”如果有人问:“能先借我一百元吗?到月末我就还你。”对方一般会说:“可以,没问题。”虽然内心很讨厌,但是很多人还是强迫自己做出附和的姿态或者说出对方期待的答案。

  6 为摆脱困境而说谎

  人人都有尽可能收集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而规避那些对自己有害的信息的心理倾向。因此,当人们身处困境时,往往会用说谎来摆脱困境。

  7 为避免尴尬而说谎

  在竞技游戏或者比赛中,有的人明明实力很强却偏要在口头上示弱。他们常常在不知不觉中预先为自己设立一些防范性的托词,以此作为比赛失利时防止自己陷入尴尬境地的借口。

  8 为满足**而说谎

  当婚姻不幸的人被问及:“为什么要和那种人结婚呢?”很多人都会违心地回答:“婚前不太了解对方,等到真正一起生活之后才发现彼此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合不来。”

  人们常常会在先前的**没有办法获得满足时,认同并接纳能够满足当时那种心理空虚感的人和物,心理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之为“代偿行为”。有很多人选择的结婚对象是和过去的恋人十分相似的人,这便是有力的例证。

  说谎总是弱者的策略,强者则敢于面对事实,讲出真相。因此,一个需要掩饰的人,其内心一定有软弱之处。

阿贾克斯斩落实力捉急对手,取得胜利

  说谎的人本身就是一个弱者。假如一个人具有深刻的洞察力,随时能够判断什么事应当公开做,什么事应当秘密做,什么事应当若明若暗地做,而且深刻地了解这一切的分寸和界限,那么这种人是有智谋的。对于这种人来说,说谎不仅不必要,反而会成为一种累赘。

  经常说谎做伪者绝不是高明的人,而是邪恶的人。一个人起初也许只是为了掩饰事情的某一点而说谎,但后来他就不得不说更多的谎,以便掩盖与那一点相关联的一切。说谎的需要来自以下几点:第一,是为了迷惑对手;第二,是为了给自己准备退路;第三,是以谎言为诱饵,探对手的意图。正像人们所说的那样:说一个假的意向,以便了解一个真相。

  但说谎有三个害处:第一,说谎者永远是虚弱的,因为他不得不随时提防被揭露;第二,说谎能使人失去合作者;第三,这也是最根本的害处,就是说谎将使人失去人格——毁掉人们对他的信任。

  说谎者的表情细节

  人的面部表情可以“说”实话也可以“说”谎话,而且常常是在同一时间内既“说”实话又“说”谎话。在生活中,人们时常利用面部表情来作为掩饰和伪装其真实思想感情的“面具”。例如,因违章而受到交警训斥的司机为了避免把事情搞得更糟,往往故作笑脸,表现得服服帖帖;一对正在家中赌气的夫妻,一旦有贵客来访,便会装出没事的样子,笑脸相迎。

  面部表情具有生物性与社会性的两重性,它既包含了情不自禁的表情,也包含了有意控制的表情。当人生气时最容易辨别的印迹就是嘴唇变薄,即可以看到嘴唇的红色部分会减少,但嘴唇并不会萎缩或压紧。假装生气而产生的嘴唇变薄,往往是故意压紧嘴唇所造成的。

  而人面颊的颜色会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是变红和变白。人们最常见的面颊变红经常出现在害羞、羞愧或尴尬等情形中,同时,脸红也是愤怒的表示,愤怒时,面颊会瞬时转为通红而不是由面颊中心慢慢扩散开来。当愤怒中的人们想极力抑制自己的怒气和克制自己的攻击性冲动时,其面颊肤色会变得苍白,当人们处于惊骇的情绪状态下,面颊肤色也会变得苍白。

  面颊肤色的变化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掌控的,是难以人为控制或掩饰的,但也可能人们所要隐瞒的正是羞愧或惊恐本身。

  另外,表情持续的时间长短也可反映出说谎的印迹。它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表情的停顿时间、起始时间(表情开始时所花的时间)和消逝时间(表情消失时所花的时间)。

  停顿时间长的表情很可能是假的,比如10秒钟以上的时间,甚至停顿5秒钟的表情也可能是不真实的。除了那种极其强烈的情绪感受,比如欣喜若狂、勃然大怒、悲恸欲绝等,自然的表情都不会超过4~5秒钟。而且,即使是非常激动的情绪,其表情也不可能持续太久,而是一阵阵地、短暂地出现。只有象征性的表情和嘲弄式表情是长时间存在的。

  表情的起始时间和消逝时间,长短是没有固定标准可言的,如果惊讶的表情是真的,则可能起始时间、停顿时间与消逝时间都很短,加起来不到1秒钟。

  可以说,脸部是说谎者最容易作伪的部位。这给判断一个人是否有诚意带来了麻烦,因为研究表明,有信任感的听者更多地注意说话者的脸部及其表情,而不是身体的其他部位。因此,既然脸部最难揭露骗局,那么,作为一个持怀疑态度的听者,你应该更多地注意说话者的声音、眼睛和手势。

  尽管骗子很懂心理学,又很会演戏,巧舌如簧,能把稻草说成金条,把死人说活,把活人说死,伪装得几乎滴水不漏,但是,假的毕竟是假的,只要你注意观察,细加分辨,就会发现即使在他们精心编织的谎言下,也会有大量的破绽和堵不完的漏洞,任他怎么遮掩也遮掩不住。识破谎言的另一个原则就是认清对方的目的,弄清楚他的目的,任他变换什么花招,你都可以应付自如而不至于上当受骗。

  透过对方眼睛触摸谎言

  很多人小的时候都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母亲质问我们的时候,她常常会说“如果你没有说谎,就看着妈妈的眼睛”。

阿贾克斯斩落实力捉急对手,取得胜利

  视线闪烁不定或左顾右盼,常产生于内心不稳定或不诚实之时。

  说到测谎,人们注意的最多的是“正视”。人们总是怀疑那些不敢对自己正眼相看的人,认为他们必定有某些事情需要加以掩饰。说谎本身就会使说谎者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而视线与对方相会,看到对方那怀疑、探究的目光则更会引起心理紧张的加剧,因此说谎者会本能地避免与对方的视线相接触,以降低紧张程度。

  2 瞳孔变化

  瞳孔的大小变化也反映情绪活动的变化。当情绪激动时,瞳孔就会扩大,这种情形是说谎者自己无法控制的,而且说谎者往往也不会想到要花精力去防止或掩盖这一泄露秘密的细节。当然,瞳孔扩大只表明情绪激动,但究竟是什么样的情绪却不能仅由此得出结论,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 眨眼频度

  人通常每分钟眨眼5~8次。眨眼这个动作是一种身不由己的反应,此外,当人的情绪产生波动时,眨眼的次数就会明显增加。因情绪的不同而产生的眨眼方式有连眨、超眨、挤眼等。连眨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连续眨眼,通常是犹豫不决或考虑不成熟的表现,有时也是竭力抑制激动的表现。超眨是指那种幅度夸张、速度较慢的眨眼动作,它通常用于表示假装惊讶的戏剧性表情。挤眼是用一只眼睛给某人使眼色,表示两人之间有某种默契。它所传达的信息是:“你和我此刻所拥有的秘密,其他人无从得知。”在社交场合,两个朋友间互挤眼睛,是表示他们对某个问题有共通的感受或看法。如果一个人频繁地眨眼,那意味着他心中藏有秘密。眨眼次数增多,意在防止心中的秘密泄露。这是一种两难的抉择,既不想一直正视对方,又不想使自己分神,结果就采用了频繁眨眼的办法。过度频繁的眨眼行为,也有在对方面前隐藏弱点的意图。

  一个人闭上眼睛,同关上门是一回事儿,都是不想让别人窥探自己内心真实想法的举动。由此可以推断,要窥破一个人内心的秘密,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盯着他的眼睛,读懂他眼睛流露出的真正想法。

  抓住说谎者语言上的漏洞

  说谎者最为留意的就是说话时言辞或字眼的选择,因为他不可能控制和伪装自己的全部行为细节,他只能掩饰、伪装别人最注意的地方。

  1 口误

  由于知道人们注意的重点是言辞,因此说谎者常常谨慎地选择字眼,对不愿出口的话仔细加以掩饰,因为他们懂得“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另外,用言辞来捏造或隐瞒一件事情是比较容易的,而且也很容易事先全部写下来进行练习。说谎者还可以通过说话而不断地获得反馈信息,以便及时修改自己的“台词”。

  很多说谎者都是由于言辞方面的失误而露馅儿的,他们没能仔细地编造好想说的话。即使是十分谨慎的说谎者,也会有失口露馅儿的时候,弗洛伊德将之称为“口误”。

  人们常会在言辞里违逆己意,同时在内心中又潜藏着矛盾,以致稍一大意就会说出本不想说的或相反的话,从而在口误之下暴露了内心的不诚实。因此,口误的必然情形便是说谎者要抑制自己不提到某件事或不说出自己所不愿说的东西,但又因某种原因而“说走了样”。口误可以说是一种自我背叛。

  (与口误相近的还有笔误。在很多情况下,笔误也是内心自我的一种走样的表达方式。有研究表明,人们在书写时比在说话的时候更容易发生错误,即使在一些极需严谨的情形下也概莫能外。

  面对书写上的错误,人们常常难以确定什么是真正的祸首。尽管当事人多半会以“意外差错”或“技术性错误”等借口来加以解释,然而其中往往潜伏着内心冲突甚至“别有用心”。

  笔误产生的原因,是人们在书写的时候,思绪常常会因为内心潜在的思潮而游离笔端,或者联想到其他事情,只要稍不注意,这种思想就会悄然侵入笔端,造成笔误。)

  2 语速

  通过语速也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在说谎。人们在说谎或者隐藏不安情绪的时候,总是想转换个话题。由于心里七上八下的,所以说话的语速会发生变化。平时少言寡语的人突然做作地高谈阔论起来,我们就可以推测这个人藏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平时快言快语的人突然变得沉默寡言,我们就可以推测这个人很可能想要回避正在谈论的话题,或者对谈话对象怀有敌意和不满之情。

  当你要判断一个人说话时的情绪和意图时,固然要听他究竟说些什么,但是在许多情况下更要听他怎样说,即从他说话时声音的高低、强弱、起伏、节奏,速度、转折和停顿中领会“言外之意”。

  当说谎是为了掩饰恐惧或愤怒之情时,声音通常会比较大也比较高,说话的速度也比较快;当说谎是为了掩饰忧伤的感受时,声音就会与之相反。那种担心露馅儿的心理会使声调带有恐惧感,那种“良心责备”的负罪感所产生的声调效果会与忧伤所产生的极为相近。

  3 停顿

  人在说谎的时候,另一种常见的言辞印迹便是停顿,如停顿得过于长久或过于频繁。

  根据有关研究,说谎者说谎时流露出的各种信号的发生率,如下所示:

  (1)过多地说些拖延时间的词汇,比如“啊”、“那”等词占到40%。

  (2)转换话题率为25%,比如“因为临时有事情,那天去不了”。

  (3)语言重复率为20%,例如“本周的星期天吗?星期天要加班?”

  (4)口吃现象为9%,例如“什、什么?”

  (5)省略讲话内容,欲言又止占5%。

  (6)说些摸不着头脑的话。

  (7)说话内容自相矛盾。

  (8)偷换概念。

  以上情况中,如果在对方讲话时有好几处得以验证的话,那就表明他是在说谎或者是有难言之隐。

  抓住“自相矛盾”这个重大线索

  说谎者要么编造虚假信息,要么掩盖和篡改事实。如果是编造和篡改的事实,一遍又一遍地讲述这件事时,难免会自相矛盾,露出破绽。

  倘若有个病人患了绝症,医生想掩盖实情,就得另想办法解释病人的症状,当然这些解释是假的。这样一来,医生就得时时牢记着虚构的解释,要不然,过了几天病人问起,会回答得驴唇不对马嘴。

  这是因为大脑首先接受的是真实情况,意识和认识将其印入记忆,它们总会一下子浮出脑海,把编造的事实驱赶出去,而后者的根基却没有如此坚实牢固。真实情况由于是先入之见总会使人蓦地回想起来,排斥后来的虚假细节或篡改过的细节。

  如果说的完全子虚乌有,说谎者就没有那么多理由担心说走嘴,因为并不存在什么相反的印象与之发生冲突。因此由于谎言完全是自己捏造,全然没有根基,很容易忘掉,除非记忆力超强。

  对此常有些令人发笑的事情成为佐证,而出丑的则都是见风使舵、看人下菜单的人。这种人的信仰和良知依情况的改变而不同。情况总是不断地变化,因此他们的说法也就各不相同,这些人的见解此一时彼一时,大相径庭,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一不留神就说漏了嘴,这也是常有的事。

  利用骗子的记忆不清,抓住他们的自相矛盾之处,就很容易看透说谎者的心。

  唐朝初年,李靖担任岐州刺史时,有人向当时的朝廷告他谋反。唐高祖李渊派了一个御史前往调查此事。

  御史对这件事是否诬告很怀疑,便邀请告密者一起去岐州。告密者很高兴地答应下来。在途中,御史假称检举信丢失了,观察告密者以后的动作反应。

  御史佯装害怕的样子,不停地向陪伴的告密者说:“这可如何是好?身负皇上之托,职责所在,却丢失重要证据,我可真的难辞其咎!”说着,他便发起怒来,鞭打随从的典吏官,使告密者确信检举信丢失。

  御史无奈地向告密者请求:“事已至此,请您再重写一份吧。否则,我要负不能办成查访之任的罪责,可您的检举得不到查证,不是也没办法让皇上论功行赏吗?”

  那人一想不错,就赶紧去重写。他以为反正上封信已经丢失,便不管自己早已记不清当时是怎样写的,根据想象,凭空又造出一份来。

  御史接到信件,拿出原信一比较,只见大有出入:除了告李靖密谋造反的罪名一样,所举证据都换了模样,细节问题更是与前一封大相径庭,时间、人物都难以对上号。一望即知是胡编乱造的诬告信。

  御史笑笑,立刻吩咐把告密者关押起来。随后赶回京城,向唐高祖禀告原委。唐高祖大为吃惊,一气之下杀掉了诬告人。

  这件事中,御史是个有心人,他巧妙地找到说谎者的破绽,成功地揭穿了诬告谎言,惩治了撒谎者,大快人心。

  事实上这种方法十分有效,不光因为编造另外的谎言能使人抓住自相矛盾的地方,即使事先有很充裕的时间来准备,并且说谎的人很谨慎地编造了台词,但假如他不够机灵的话,便无法预期对方反问的所有问题,仔细想好所有的答案。就算说谎的人很机警,也无法应付所有的突发事件。本来说辞是可以骗到别人的,但是一旦发生这种突然的改变,就会出现漏洞。

  轻易说出的承诺和秘密多是谎言

  生活中有许多人都把握不了承诺的分寸,他们的承诺很轻率,结果使许下的诺言不能实现。

  某高校一个系主任向本系的青年教师许诺说,要让他们中三分之二的人评上中级职称。但当他向学校申报时出了问题,学校不能给他那么多的名额。他据理力争,跑得腿酸,说得口干,还是不能解决问题。他又不愿意把情况告诉系里面的教师,只对他们说:“放心,放心,我既然答应了,一定要做到。”

  最后,职称评定情况公布了,众人大失所望,把他骂得一钱不值。甚至有人当面指着他说:“主任,我的中级职称呢?你答应的呀!”而校领导也批评他是“本位主义”。从此,他在系里信誉扫地,校领导也对他失去了好感。

  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许诺的人或许原来可以轻松地做到他许诺的事,但可能会因为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而实现不了。一旦遇上某种变故,本来能办成的事没有办成,诺言也就成了谎言。

  为什么人们总喜欢承诺一些他们将来无法做到的事情?因为人们一般都会认为,在未来的日子里会比现在有更多的时间。这种想法容易让人们许下承诺,但如果要求他们马上兑现,他们就要打退堂鼓了,而且他们一旦作出承诺,就会感到时间的压力,并且会越来越觉得自己根本就没有时间完成许下的承诺。

  现在的人,每天的生活都是丰富多彩的,所以让人们预先安排好未来的时间是相当困难的,这就直接导致了人们的很多承诺往往无法兑现。所以,看上去人们总是喜欢做一些超越自己能力的承诺。而实现不了的承诺就是谎言,诺言与谎言也就只有一步的距离。

  同轻易许诺一样,脱口而出的秘密往往都是谎言。凡是会说“你不要告诉别人,我只告诉你……”的人,对其他的人也一定会这么说,所以很容易泄密。再说得更具体一点,就是因为他们会冲动地想把某种秘密告诉别人,所以才会特别强调“不要告诉别人”、“我只告诉你”。

  一个人若知道他人不知道的秘密,要其隐藏在心中并不容易,通常都有“告诉别人”的冲动,其理由如下:

  第一,因为自己一人保守秘密,负担太重,所以想借泄密的方法卸下心中的重担。

  第二,把自己知道的独家秘密向他人炫耀的幼稚性格。此外,也有向特定人物泄密,以博得对方欢心的**。

  当别人向我们诉说秘密时,当然不好意思拒绝,但至少应该了解对方说这话的用意。

  不要轻信那些随便许诺的人。回想一下那些拍胸脯答应你某些事的人究竟兑现了多少,事实常常低于诺言与期望。如果你真的轻信这些没有分量的许诺,抱着一丝幻想坐等对方实现承诺,结果只会耽误时间,浪费生命。

  不要轻信那些爱传播是非的人。有很多时候,传言可能就是谣言,如果你把这些荒谬不经的话当真,被其影响,作了错误的选择,终有一天会后悔莫及。

  乘“虚”而入,让说谎者缴械投诚

  正在说谎或试图说谎的人,他们的心理一定会先武装起来。如何除去他的“武装”就是揭穿其谎言的最大的关键。如果在揭穿谎言时,你正面跟他冲突,他一定会强词夺理把你反击回来。

  这个时候,我们必须另想办法解除他心理上的武装。我们暂且不必理会他说话内容的真实与否,只要把重点放在解除他内心的武装上就行了。

  这个道理就跟关得紧紧的海蚌一样,愈急着把它打开,它就关得愈紧。如果暂时不去理会它,它就会自然地放松戒备,过一会儿就自然地打开了。

  那么究竟要怎样才能解除对方心中的武装呢?

  首先,要使对方有安全感。如果对方为了保护自己而说谎的时候,我们最好这样说:“你把实话说出来,不要紧,事情不会很严重的。”这样一来,他就会认为他的处境已经很安全了,便不会顾及说出实话会有什么不良后果。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叫他说出实话是没有太大困难的。

  要使对方产生安全感,首先必须使他对你产生信任,这样他才会对你吐出真言。

  一般来说,对于套取对方的实情,循循善诱的方法比强硬逼供的手法更容易达到目的。但是其前提是我们必须做到让对方觉得“我实在不敢对这种人说谎”才行。简单地说,我们要运用技巧,使对方因为你的影响而把实话完全吐露出来。

  还有一种技巧完全相反,那就是把自己装扮成很容易上当的样子,使对方对你没有戒心,从而把心里的话说出来。换句话说,就是让对方产生优越感,使他在得意忘形之际,无意中露出马脚。这种方法用来对付傲慢的人是最好不过了。

  其次,要追根究底。彻底去追根究底,有时也能解除对方心中的武装。

  假如对方仍有辩白的余地,他一定会坚持到底,因此只有在他被逼得走投无路的时候,他才会自动解除武装、说出实话。

  对于说谎者,也可以攻其不备。不管是多么高明的说谎者,如果遇到突然而来的攻击,也会惊慌失措,不得不投降。

  一位资深律师曾经说过:“在询问一个决定性的问题时,不要马上询问证人,等他回到证人席之后,再突然请他回来,重新询问,这是最有效的方法……”

  《孙子兵法》里也说过:“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使其不御,则攻其虚。”

  因为我们乘虚而入,对方没有防备,自然就会放下武器投降了。

  再次,拿出有力的证据来做武器,是识破谎言最好的手法。不管对方如何狡辩,只要我们有确凿的证据,他就不得不俯首承认。

  但更重要的是必须懂得如何运用这些证据,如果运用不当,证据也会失去效用的。

  关于这一点,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时机是否运用得当?如果事情过了很久,我们才拿出证据来印证,那么证据的价值可能就大大地降低了。

  如果我们在提出证据之后,还让对方有充分的时间去考虑,也是不妥当的。因为这样就是又让他获得了一个辩解的机会。

  那么,证据要同时提出还是逐项提出来呢?这个问题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必须依证据的价值以及当时的状况来决定。

  至于你握有的证据究竟有多少,绝不能让对方知道。尤其是当只有少许证据的时候,更要绝对保密。总之,证据是一种秘密武器,证据愈少愈要珍惜,否则失败的将是你而不是对方。

  把谎言扼杀在摇篮中

  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总会不断地听到形形色色的谎言,除去那些含着善意与美好情感的谎言,那些因为礼貌不得不说的谎言以外,绝大多数谎言对我们的欺骗都会使我们蒙受损失或受到伤害,当别人用谎言与欺骗对待我们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呢?

  对于那些蓄意欺骗的谎言,采取适当的反击完全是有必要的。这不仅是为了讨回公道,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使我们所生活的人际环境更加安全可靠。试想我们在生活中,一天到晚疲于识别、防备谎言,听到的每一句话都必须再三掂量、推敲之后才能相信,那是一种多么不愉快的境况。

  我们不应该再一味地宽容、忍让,而应对造谎者以牙还牙,以谎治谎,让他也尝一尝被欺骗、被蒙蔽的苦头,让他知道撒谎骗人的坏处。这样不仅可以使我们自己被愚弄的情感得到一种平衡,也使对方获得某种教训。一般人造谎,都害怕谎言被揭穿,那样一来,他要借助谎言行使的计谋将被人识破,他的声望将会受到毁损,他的地位将受到威胁。靠造谎取得成功的人看上去耀武扬威,其实一个个内心里都充满了恐惧与卑怯。控制这种人可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

  首先,识破他的谎言。当一个人用恶意的谎言来与我们相处的时候,他事实上已经开始对我们形成侵犯与伤害了,不管他的谎言是否达到了目的。

  对于说谎者,应尽早识破他的谎言,让他在一开始行动时,就受到挫败,把造谎扼杀在摇篮中。比如一个商人推销劣质商品,他一开始可能并不向我们直截了当地推销商品,而是扯一些无关紧要的话,或者问问我们关心的问题,使我们对他产生信任感后,他就乘机把劣质商品推销给我们。

  识破谎言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否则,谎言仍然会突破你的防范使你蒙受损害。识破对方谎言后,应时刻对他保持戒备,不管他说什么,做什么,你都只当他是在为自己的谎言作铺垫,即使他说的是真话,也要对他真话背后的动机多考虑几番。有的人会用虚虚实实的方法诱你上当,在假话中掺杂真话,在真话中夹杂假话,真真假假,让你分辨不清,他就趁机大行其骗术。尤其是那些有意向你暴露自身弱点的人,往往就把这当做造谎的第一步。

  俗话说“乌云遮不住太阳”。谎言终究是谎言,无论它多么巧妙、精心,无论它把一个人装扮得怎样冠冕堂皇、道貌岸然,假的就是假的,你只要一揭穿它,它就一文不值。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对手用谎言包装自己,只要揭穿他的谎言,你就取得大半胜利了,再乘胜追击,他就只能狼狈而逃。既知对方的所作所为都只是为了引我们上当,那么,我们根本不容他动手,便抢先一步揭穿,再厉害的谎言也发挥不出效力。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请发表您的评论